2019.11.10(日) 06:40 a.m.
比賽前其實心裡有很多的惶惶不安
知道自己一定能完賽(因為身邊沒訓練就上場的朋友都能在三小時半以內跑完了)
但就是對於可能發生的事充滿想像
跑友們分享的抽筋、燒襠、沒力、撞牆...一直若有似無的嚇著我
事後回想,應該是因為自己知道訓練並不很扎實、足夠
加上賽前從未跑超過12公里,所以缺乏了掌握的安全感
雖然還在減脂期
但是賽前三天還是漸進式地做了肝醣微超補
降低蛋白質攝取、逐步提升醣的比例(好久沒沒吃這麼多澱粉一時之間不太習慣)
(岱宇前一晚吃了米糕,證明糯米絕對安堆,好消化才行)
賽前吃了兩個三明治配我的秘密武器冬瓜觀音(有咖啡因又有糖)
本來想說特早起吃早餐,奢望可以把前一晚的宿便清掉才上場,結果計劃失敗
賽前廁所大排長龍,連小便都有壓力了,根本不可能等黃金先生現身
正式起跑後其實就暗暗覺得下次應該不會再報了
因為人實在是多到大開眼界!!!!!!!!!
在2公里前其實一直在左閃右躲(但也因此沒有衝太快)
「人好多」腦袋重複了這句話N次...
也因為天氣實在比平常訓練時熱太多加上起跑時間偏晚(暖身時忽然發現“怎麼不冷了”就知道不太妙)
沿路又是曝曬在鄉間小路裡,所以前面幾乎每兩站就補水一次
我選擇用算比例來增加時間過很快的錯覺
跑兩公里就等於跑了十分之一、三公里=七點五分之一、四公里是=五點五分之一
就這樣一直算到十公里、十一公里
才驚覺:天啊,一半了,也太快了吧,但是我沒有像平常跑完10k比賽一樣想休息啊
原來是因為已經跟大腦溝通好今天是跑半馬,所以此時就很合理的還不會累
由此深深體會「想法決定一切」
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在八公里就發現腳趾頭要起水泡了
界在快起但還沒起的腫脹刺痛裡,停下來兩次查看
因為是第一次發生,所以一時之間不知道怎麼面對
反而無法轉移注意力地一直處在不適感裡面...
後來到了上坡前的堪稱夜市區大補給那裡的醫護站就不得不求助了
黏上OK繃,護理人員又很熱心的幫我加上兩圈透氣膠帶加強
但因沒有黏得很服貼,變成連旁邊的指頭也會被摩擦啊....
跑了一段後,不得不再次停下,把膠帶撕短一點、不那麼厚
因為這次會起水泡主要就是腳趾頭貼太緊(穿了較厚的襪子,但是鞋子楦頭是正常版)
其實到了後半段,愈來愈清楚十週的跑課和課表是真的發揮作用了
沿途我沒有過一次覺得跑不下去的念頭,一次都沒有
疲憊感也沒有忽然爆棚
連大家聞之色變的上坡也是小小步地一口氣爬上去
雖然有兩次停下來走一小段
但迅速累積的乳酸、硬化有感的腿痠
還是讓人甘願選擇跑起來好了哈哈
沿途最美麗的風景是人沒錯
在家門口擺上自繪四開圖畫紙、不停喊加油的姐弟
鍋碗瓢盆悉數上場的鄉親
各自成節奏、沒在管拍子的水桶擊鼓大隊
再熟悉不過的歡唱加油團--舞女、愛拼才會贏、弄獅
每一幕都讓我嘴角一直失守、忍不住大笑出來
但這次的確是跑得太保守了
很怕會沒力,加上太陽真的好大,所以不敢放開來跑
等到終點在前方時才覺得「咦?到了!我還有力氣耶」
跑完後第一個想法就是「我確定可以練半馬了~~~以後報名不用只報10K囉」
相較於同伴跑完後血糖太低、頭暈目眩、幾乎站不起來的慘狀
我看起來真的是顯得精神太好,還能有說有笑,邊吃著美味粽子邊散步去搭車
當晚回到台中後,從下午三點半一直上家教到快九點
過程中完全沒有疲憊、愛睏感(很有可能是那罐報名贈品超濃縮咖啡的功勞)
雖然隔天嚴重鐵腿,但是跑完第二天就好了60%,第三天剩20%,第四天忘了腳會痛,第五天就完全恢復了
本來以為至少要一個禮拜才會好,跑完當天回家洗完澡有乖乖滾滾筒、拉筋真是太棒了
就這樣我用2:41完成了初半馬(但官方紀錄是2:59,水泡好花時間啊...)
帶著信心,繼續往第二半馬前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