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2/17

修學佛法,皈依上師是很重要的。而皈依上師,首先要做到「依止」,要先依止而後皈依。何謂依?弟子德相名為「依」。依是依靠依仗,依是依附在上師的身口意,而依附的意義就是全心全意的依靠,也就是全心全意的依靠上師的身口意。何謂「止」?就某一個角度來說,就是沒有自己的意見;更深一層即是不起妄念、見解;更甚深的秘密來說,止就是佛,就是本性。

2/16

為什麼我們對所聽聞的佛法不能體證上去,不能聞而不忘?因為我們的身口意就像是一個內在的法器,而對佛法不能聞而不忘取決於:第一、內在的法器是否乾淨,不乾淨是指習氣無明太多。第二、內在的工具太少。例如:培養禪定的工具、智慧的工具等等。沒有具備清淨的、俱足的功德,資糧道不夠,所以佛法才沒辦法體證上去,不能聞而不忘。

2/15

萬物雖無常,每一境皆是因緣合和而成,可以用「分解法」去看清萬物的本質。如一個紙盒子,是由紙漿製成,而紙漿是由樹木而來,樹木是由種子而來,種子是由地水火風和合而來;所以看到盒子時, 它的本質到底是紙漿,還是樹木,還是種子呢?那又為什麼要去執著盒子呢?藉由分解去了解十二因緣合和而現地境,去放下自己的執著,輕鬆的看一切境,演一切法。

若常常運用「分解法」去關照所有的色受想行識,我執的狀況就會慢慢打開,進入"無我"。唯有進入無我,心量及法界才會打開,見到更寬廣的法界。

2/14

一般大眾常常具備四種煩惱:一、我癡--即無明心,於諸事理迷闇。二、我見--五蘊和合之假象,妄執為常,主宰之我身。三、我慢--恃所執之我,令心高舉。四、我愛--於所執之我,深生耽著,故名我愛,即貪心也。

一切煩惱皆因有"我",而實相則為空性無我,則癡、見、慢、愛若沒有"我"可依附,煩惱自然消滅。

2/13

內心常常保持光明無礙是非常重要的,因為光明就是福報,就是解脫,就是成就。

2/12

做任何事,要注意自己的起心動念都不離開佛法,用佛法供養一切,用慈悲供養諸佛,也代表自己生生世世的內在。一切的努力都依止在正法,不管是賺錢、工作、睡覺,所有的動機都不離開智慧、不離佛法。就算是努力賺錢,也都是為了護持正法,救渡眾生。

2/11

如何看待不淨的念頭? 1.立刻調伏消滅 2.當是妄念 3.無分別 4.轉念受用智慧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tablemodes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