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早上陪弟弟做昨天沒完成的反省(聯絡本被寫紅字)

約在我的大學操場見(在他的國小小對面)

他一如往常遲到、沒睡醒的狀態

我也不肯放過他遲到卻不以為意的態度

所以後來計畫全亂,搞得他錯誤多到不知從何反省

兩個人在操場走了半小時,沒有結論

最後僵持到只能小遲到

 

在送他進校門走出來的途中、騎車的過程、乃至現在

我一直在深深地檢討自己

因為對象是孩子,所以當有衝突發生時,會自然地去找他該改的地方

但是今天換作是平輩、同事呢?

因為知道一直看別人缺點只會讓自己不悅,對事情無益

所以自然會檢討自己、改變能著手的部分

所以啊,如果我無法把孩子當一個個體來看,則永遠學不會客體/課題分離

每次都是急著要他知道自己哪裡錯

但他的知錯是來自於我們的角度和誘導

並非自發性地覺察

所以的確是「不覺得自己有錯」,何來認錯與修正

當然下場就是屢犯、屢勸不聽

(例如今天驚覺他是真的缺乏時間觀念,我應該要幫他準備手錶,引導他看到守時的重要、不守時的不便,而非一直去責備他的沒在注意時間)

 

因為我是老師,無論是在教室還是家教角色,時間、成績壓力使我著急,隨時都習慣用最快的方式排除問題

然而,現在我對兩個孩子的角度是as if parent

我要穩穩地來,耐心抓出每個行為背後的不合理信念以及根深蒂固的情緒、習氣

所以不能老想立竿見影,要給他們時間啊!

 

另外,雖然每一次犯錯後的談論都是彌足珍貴的

但是不應讓自己的挫敗感、失去掌控感影響了談話的節奏與發展

就像今天早上,當我發現他根本不知道我在氣什麼、要他表達什麼(縱使我自認為已經講得很清楚了)

主導者就陷入驚訝與不悅了,當然後面的談話就無法有效進行

當大人慣性地去blame孩子,到底在圖的是什麼?找出有人得為此事負責、甚至受罰

但是孩子怎麼鬥得過我們,所以他們就這樣帶著諸多委屈與不解繼續成長(或許再這樣傳承給下一代...)

也因此,從昨天開始我決定以後當他需要寫反省小本子時,我也要寫

需要調整的不只有孩子,父母師長也該從中找到自己的待改善處

 

關於孩子的個性與適合的教養方式

我至今仍在摸索(即便從小一就看著他長大到現在,還是有好多待了解的地方)

沒有最正確,只有愈來愈適合、精益求精

只有不斷放下成見,像鏡子無自性地去反映

才能逐漸看見實相

 

願我的智慧、耐心能夠俱足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tablemodes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